注意:設備的管道系統、基礎和其他部分非泵廠設計,不屬于泵廠的責任范圍,泵廠愿意提供資料和建議,但不對這些方面的設計和操作負責。
我們建議用戶向精通基礎、管道裝置、油槽和有關裝置的專家咨詢,以補充和解釋泵廠的資料,確保安裝成功。
1、 到貨檢查:
到貨后,就立即對設備進行驗收,因裝運引起的任何缺陷應立即報告給承運人。
拆包裝時要小心(見“3、搬運”條款),包裝內應包括本說明文本和其他部件(如電機)的說明書及裝箱單,這些文件應該在一個安全方便的地方,以供隨時參考,安裝前應掌握該手冊的全部內容。
泵的零配件可能裝于另外的包裝內,提貨時請檢查件數。
2、 儲藏:
泵在存放和安裝期內應避免腐蝕,若泵需放置一段時間再安裝,請把它放在干凈、干躁的地方,存放要位置平穩,避免擠撞,蓋子請勿拆開。存放的時間過長,泵要采取防銹措施,放在無腐蝕的地方。
3、 搬運:
泵移動時要小心,如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泵的損壞或永久失調。吊泵時要細心,勿彎曲或損壞水管。泵蓋吊耳僅作為維修時起吊泵蓋作用,不可用吊耳來吊起整泵。
提升泵或零部件的設備要有足夠的起吊能力。
4、 泵清洗:
泵運行前,泵腔內應用清水沖洗,清除銹蝕和運輸、存放、安裝過程中積累的雜物,若泵存放超過六個月,則應拆卸、清洗和檢查后才能運行。
5、 安裝位置:
泵的安裝位置應恰當,并盡可能接近所抽液源,可保證有操作、維修、拆卸和檢查泵的適當空間。
主泵房應認真地考慮:泵房應有足夠能力的起吊設備和輔助設備,當泵用電機驅動時,應考慮環境對設備的影響,房間要通風,避免過熱或過于潮濕。
6、 安裝基礎:
安裝基礎必須牢固,并能吸收泵的振動和永久支撐機組,基礎必須足以支撐1.5倍的機組重量(包括電機)。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作基礎。
7、 底板調平:(有無公用底板,按合同要求)
把設備放在基礎上,用楔塊或墊塊來調平底板,用水平儀檢查水平度。擰緊基礎螺栓,用水平儀重新檢查底板水平度(如有必要須進行調整)
8、 校準找正:
泵與電機的同心度致關重要,泵與電機是在工廠組裝配套的,但因裝運時底板可能變形,基礎螺栓的不均勻擰緊或管道發生彎曲變形等現象,致使泵與電機不同心。因此,泵運行前須重新檢查同心度。
確信泵體與底板緊固在一起后,取下聯軸器螺栓,然后用千分尺或塞尺檢查角偏差情況。每隔90°檢查徑向位移情況,并用塞尺測量誤差(位移)數值。采用填料密封的泵,誤差值控制在
9、 現場電機安裝:
關鍵:檢查電機偏心率(見“8、校準找正”條款)
泵和電機在工廠進行安裝時,檢查旋轉部件的偏心率。
泵和電機安裝調整時,必須檢查電機聯軸器的偏心率,因現場安裝時電機軸偏心率漏檢,可能發生軸被損壞的現象。
10、 管道:
設備安裝后,要連接吸入和排出的管道,請勿用泵作為管道支架。所有管道均不能用泵支撐。
安裝附件時,注意避免讓泵承受任何應力,管道應多用直管少用彎管,以減少水頭損失。在使用彎管時,泵進出口前后的直管部分應少于管徑的5到10倍長。管道連接后,應按上述要求再次檢查設備的調準情況。
出水管道必須比泵排出口大一個規格,習慣上在出口管道上一個閘閥或止閥比較好,止回閥能防止停機時回流對泵的損害(泵廠對未裝止回閥造成的損壞不負責)。為便于檢查,止回閥應裝在閘閥與泵之間,閘閥也便于灌引水和泵的起動。
11、 吸入濾網
防止新管道內存在雜物對轉動配合的損壞至關重要。清除雜物可以吸入管道上盡可能接近泵吸入口處裝一個濾網,濾網的有效面積應大于吸入管截面積。在濾網的兩邊裝上壓力表來測量濾網的阻力。當設備啟動時,請注意觀察濾網兩側壓力表,如兩個壓力表的壓力差異常增加,說明濾網已被污物和水垢堵塞,這時應停止泵的工作,清除雜物或更換濾網。當管路污物清除完后,取掉濾網。